我迫不及待地翻开日记本,希望能从中找到“吴植”过去的蛛丝马迹。
前面的记录琐碎而平常,无非是学习压力、对未来的迷茫、偶尔对父母唠叨的抱怨,以及……对那个一班女孩,林薇,隐晦而持续的关注。
文字间能看出“我”是个内向、敏感甚至有些压抑的少年,虽然成绩优异,但似乎并不快乐。
“10月25日,阴。张祥他们又来了。钱给了他们,这个月剩下的日子得省着点了。为什么总是我?告诉老师也没用,他们只会变本加厉。要是……要是我能消失就好了。”
“11月3日,晴。看到林薇和隔壁班的体育生说笑了。心里有点闷。我这样的人,大概永远也只能远远看着吧。”
“11月15日,雨。头疼得厉害,昨晚又做了那个梦,一片漆黑,什么都没有的梦。好像忘了什么很重要的事,但怎么都想不起来。妈妈说我说梦话,声音很奇怪……”
日记断断续续,越到近期,笔迹偶尔会变得潦草,甚至有些页面被无意识地划破。“我”的精神状态似乎确实存在问题,长期的压抑和某种潜在的恐惧在侵蚀着他。
直到我翻到最近的一页,日期是昨天。
“12月4日,雾。那个梦越来越清晰了。我好像听到了什么声音,在叫我……‘编号’?还是‘意识’?记不清了。感觉很不安,仿佛有什么东西要来了。”
日记到此为止。
所以,“我”,吴植,也可以说是原主。
长期遭受校园霸凌,性格内向压抑,近期被诡异的梦境困扰,甚至可能出现了失忆或解离的早期症状。而我的到来,或者说“零号意识体”的传输,恰好发生在这个节点上。
“意识体”、“上帝之手”、原主不稳定的精神状态、……这一切仅仅是巧合吗?
我依旧不能明确是什么情况,但我知道没那么简单。
……
隔天,我怀着复杂的心情来到学校。
走进教室,我发现气氛有些异样。不少人聚在一起窃窃私语,目光时不时瞟向教室后排的空座位。
“听说张祥请假了?”我听到有人小声说。
“好像是,吓得不轻,跟他一起的那两个也蔫了,问什么都不说,就跟见鬼似的。”
“真奇怪,谁能把他们吓成那样……”
我默默走到自己的座位坐下,看来“上帝之手”的威慑力相当显著啊。
早自习时,班主任领着一个男生走了进来。教室瞬间安静下来。
“同学们,安静一下。这位是新转来我们班的同学,大家欢迎。”
那是一个看起来干净清爽的男生,个子很高,穿着合身的校服,脸上带着温和甚至有些过于灿烂的微笑。他扫视全班,目光在经过我时,极其短暂地停顿了零点几秒,快得几乎让人以为是错觉。
“大家好,我叫沈岚。很高兴能加入高三七班这个集体,希望最后的一年里能和大家成为朋友。”他的声音清朗,举止得体,立刻赢得了不少人的好感。
但我心中却警铃大作。
在他目光停顿的那一瞬,我左手掌心微微发热,一种极其微弱却异常清晰的共鸣感一闪而过——就像两块磁铁在极近的距离内相互感应。
班主任将他安排在了我斜后方的空位。一整节课,我都能感觉到若有若无的视线落在我的背上,让我如坐针毡。他表现得毫无异常,认真听课,礼貌回应同桌的搭话,完美地扮演着一个优秀转校生的角色。
下课铃响,我正想立刻离开教室,一个声音却在身边响起。
“吴植同学,对吧?”
沈岚不知何时走到了我桌旁,笑容依旧和煦,“刚才老师讲的这道题我不是很明白,能麻烦你给我讲讲吗?”
他的眼神清澈,看不出任何别样的情绪。但我掌心的微热再次浮现。
我深吸一口气,压下心中的惊疑和戒备,尽量平静地回答:“哪一题?”
他俯身指出练习册上的题目,靠得很近,用只有我们两人能听到的声音轻轻说:“刚才……你感觉到了,对吗?”
我猛地抬头,对上他那双带笑的眼睛。那笑容背后,是洞悉一切的了然。
“我们是一类人。”
“别紧张,”他直起身,声音恢复正常,仿佛刚才的低语只是我的幻觉,“看来我没找错人。放学后聊聊?学校后街的咖啡厅,我知道你有很多疑问。”
说完,他不等我回答,便拿着练习册走向了另一个正在讨论问题的同学群,自然地融入了进去。
我坐在原地,手心冰凉。
他果然是冲着我来的。他知道我的身份,甚至可能知道更多。他表现出来的友好是真实的吗?其他意识体……日记里预示的“要来的东西”,就是指他?
或者,不止他一个?
就在这时,教室里的白板屏幕突然插播了一条本地新闻快讯:
“……昨日夜间,本市南区发生一起严重破坏事件,数辆停放在路边的汽车疑似遭到巨力碾压,严重变形,现场未发现任何作案工具痕迹,警方初步排除常规作案手段,具体原因仍在调查中。另外,有目击者称曾在附近看到一闪而过的奇异光芒,但目前尚未得到证实……”
新闻画面里,扭曲的金属堆叠在一起,宛如被一只无形巨手捏碎的玩具。
教室里响起一阵惊呼和议论。
“哇,这得是多大的力气?”
“奇异光芒?不会是外星人吧?”
“太可怕了……”
我却感到一股寒意从脊椎升起。
巨力碾压?奇异光芒?这绝非普通事件。
我看向沈岚,他也在看着新闻屏幕,脸上温和的笑容淡去,眉头微蹙,眼神里闪过一丝极其复杂的情绪——那并非好奇或恐惧,而更像是……厌恶?或者说,是一种冰冷的审视。
他察觉到我的目光,转过头,对我无奈地笑了笑,摊摊手。
仿佛在说“看吧,这世界真不太平”。
但我心中的戒备达到了顶点。
这个转校生,这个或许和我一样的“意识体”,他主动找上我,目的究竟是什么?
他对新闻里那个可能同为意识体造成的破坏事件,又持何种态度?
放学后的咖啡厅之约,看来非去不可了。
以我现在对事情的了解,实在是太少了。
我必须搞清楚他的意图,以及这个正在悄然发生变化的世界,到底还隐藏着多少像我,像他,甚至像新闻里那个破坏者一样的存在。
我对他们一无所知,而未知,往往意味着危险。
小说《以我之意凭你之体》 试读结束。